很久以前就聽說,支提山曾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並稱“佛教名山”。佛教經典《華嚴經》載:"東南方有山名曰支提,有天冠菩薩與其眷屬一千人常住說法",還提及“不到支提枉為僧”。於是我很早就萌生了探訪福建歷史名剎--華嚴寺的念頭,可惜幾年過去了,總碰不上合適的機會,難遂其願。前不久剛好路過此地,在當地朋友的盛情邀請下,終於實現了多年的願望。
支提山距寧德市區40公裏,層巒復嶂,綿亙百裏。從蕉城出發坐了近二小時的車才到山門。這中間有一段很長的路正在修建中,車子顛簸難行。好在進山的一條6.5公裏的山路是1995年寺廟集資修建的,使交通狀況才有了一定的改善。我真不知道過去信眾們是如何進山燒香的。我們一行在明永樂帝敕賜匾額“天下第一山”山門前下了車,接著隨寺院一位僧侶開始了參觀。
支提,梵語"聚集福德"。華嚴寺,又稱支提寺、華藏寺,為宋開寶四年(971年)吳越王錢弘所建。歷代帝王曾四次敕賜寺名,五次欽差太監賜物修寺。現寺是明永樂五年(1407年)重修。1983年4月9日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全國佛教重點寺觀,1985年10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過了山門,看到寺院還是處處正在修建的場面。寺內的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祖師殿、藏經樓、祖師堂等,形制古樸,基本上保持明代的風格,修葺一新,新建的念佛堂、放生池等與寺院原來的建築溶為一體,使這座深山古剎“雲開震旦諸山秀,日照琳宮萬瓦晴”。
殿前的“華藏寺”之匾額,是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題。在大雄寶殿中供奉的佛像頗具特色,當中是釋迦牟尼佛,丈六金身,結跏趺坐,形成莊嚴之像;右邊為手持青蓮、乘坐六牙白象的普賢菩薩像;左邊為手提如意寶、乘著青獅的文殊菩薩像。
大凡名寺古剎都有鎮寺之寶,華嚴寺也不例外。帶我們參觀的這位僧人很熱情,把平時大鎖緊閑的秘室打開讓我們一飽眼福。
"千聖天冠"鐵佛。永樂年間,明成祖的仁孝皇後所賜鐵鑄天冠菩薩坐像947尊(原為1000尊),每尊高約0.3米,重約10公斤,其形態或合掌,或結三昧印,或結跏趺坐,呈聽法或說法相,表情各異,形態生動逼真,個個栩栩如生。
毗盧遮那佛像。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禦賜的銅鑄鎏金大毗盧遮那佛像一尊,高2.5米,重約500多公斤,蓮座有千葉蓮花,每一蓮瓣有一尊小佛像,表示佛的應身。
紫衣袈裟。萬歷年間明神宗禦賜。京緞,金繡五爪盤龍,配以金鉤玉環,工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原配的金鉤玉環遺失已久,紫衣幸存至今。
全藏經書。萬歷年間,禦賜的明正統五年(1431年)內府刊本《北藏經》6780卷,世稱《永樂北藏》,為國內珍本。
……真是藏在深山,不為人知!
我到過不少寺廟,華嚴寺算是比較有特色的,很有歷史地位的。同行的小阮為我代購了一柱香,我第一次親自很虔誠地將它點燃。我沒有什麽祈求,佛在心中,平安就好!
不覺已近晌午,我們一行人在寺裏吃了一頓齋飯,然後就返回了。回來的路上,我在想,今日的千年古剎支提華藏寺重顯昔日雄風,但願以嶄新的風姿屹立於東海之濱,香火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