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日期: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网站导航
 

栏目导航Navig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支提弘化

    “支提茶”探源(作者:陈仕玲)

    添加时间:2010-12-20 13:02:45  添加人:admin  

        蕉城区枕山襟海,风光独特,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且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茶叶种植栽培,自古以来就是福建著名的产茶区域。据《福建名茶.天山绿茶》记载:“唐代末年(约907),洋中天山一带便有种茶。”早在福安“坦洋工夫”、福鼎“白琳功夫”等闽东名茶产生之前的明代,蕉城的“支提茶”就已闻名遐迩,并作为一个品牌,与闽北武夷茶、福州鼓山半岩茶、泉州清源茶、福鼎太姥茶相媲美,受到了当时社会各界,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青睐和推崇。

     

       

     

     

        支提山土质肥沃,植被丰富,产茶历史悠久。据有关专家多年考察,在支提寺附近发现了零星分布的野生大茶树。蕉城当代著名的“天山绿茶”据说也源于支提山。支提山人工种茶的具体年代始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一种说法认为“支提山建寺起即始种茶”,这种说法不无道理。茶作为一味保健饮品,据《本草纲目》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因此,常饮茶能静心静神,有利于陶冶身心、祛除杂念,符合佛教徒所要求的的意识境界。在中国古代,茶文化与传统宗教有着广泛的联系,佛教徒提倡“以茶悟性”,茶融入了佛教文化,并注入新的内涵。寺院种茶,不仅可以作为僧人待客和自用的饮料,最重要的茶还可以供佛。另一方面,佛教的存在,也极大充实丰富茶文化的内涵,许多像支提寺这样的著名寺院,对茶文化的发展和丰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支提寺自北宋开宝四年(971)创建以来,就开始在寺院周边种植茶树。还有学者怀疑“支提茶”有可能源于鼓山“半岩茶”。据民国郭伯阳《竹间续话.卷三》记载:“按鼓山茶园久废,今僧尚有以支提茶相饷者,而味尚清冽,未审是半岩茶种否?”其实,鼓山种茶的时间是在五代十国闽王时期,与支提寺种茶的历史年代相距很近,在鼓山“半岩茶”闻名时期,“支提茶”也已出现。所以这种说法完全可以排除。

       

    鈥溨岵桠澨皆

     

     

        “支提茶”作为品牌的出现,应该始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而最早关于支提茶的记载,也出现于这一时期。明谢肇淛《五杂组.卷之十一.物部三》记载:“闽方山、太姥、支提俱产佳茗。”万历时期,由于高僧大迁受到朝廷的恩宠,久经战乱的支提寺也得到了皇家的高度重视,进入了稳定安宁、香火旺盛的“中兴”时代。有了这样一个祥和的环境,僧侣在寺院周围广置茶园,出现了“绕寺青山万株茶”的盛况。许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慕名朝山,麇至沓来。寺僧则以入口清淡,回味甘贻的山产绿茶招待宾客,得到众多人士的青睐赞赏。由此,支提茶逐渐走出了深山,为世人所知。

        “支提茶”到了清代仍长盛不衰。周亮工《闽小纪》载:“近鼓山、支提新茗出,一时学新安,制为方圆锡具,遂觉神采奕奕。”说明在清代,随着支提茶品位的升高,饮茶者对茶具的使用也越来越讲究。清李拔《福宁府志》中说:“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福安松罗,以宁德支提为最。”同时代的卢建其在《宁德县志》中也留下了“茶,西路各乡皆有,支提尤佳。”又可以说明当时闽东名茶的桂冠,依然属于支提茶。

    支提茶的采摘时间是在早春响雷时节,故又称“雷鸣茶”。明代著名学者谢肇淛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农历三月初十,偕莆田人周乔卿游览支提寺时,寺住持就以“新茗”款待。谢肇淛在《长溪琐语》中还提到支提、太姥以及福建其他著名的茶区,“采者必于清明前后,不能稍俟其长,故多作草气而揉炒之法,又复不如卤莽收贮,一经梅伏后霉变而味尽失矣”,对这种采茶时间上的差误进行了批评,并提出 “倘令晋安作手取之,亦当与清源竞价。”

     

    鈥溨岵桠澨皆

       

        清人崔嵸《支提寺图志》中收录了不少有关支提茶的诗词作品。此外,明代的谢肇淛、徐勃、曾异撰、周乔卿也都留下了歌咏“支提茶”的佳作。万历年间一个暮春时节,雨后初晴,徐勃邀谢肇淛、郑邦祥、周乔卿等在榕诗人,雅集徐家汗竹斋品茶作诗。当场限每人作七律一首,对新采的武夷、石鼓、清源、太姥、支提五种福建名茶,进行了评比。我们从仅存的数首作品中,可以发现古人对支提茶的评价还是相当地高。同时,这次诗人雅会也给福建茶史增添了一段佳话。

        “支提茶”在古代还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明代,支提寺僧日新赠送太姥、支提春茶给谢肇淛。为了感谢日新厚意,谢肇淛作《日新上人惠太姥霍童二茗赋赠四首》以赠。其中有“春深夜半茗新发,僧在悬崖雷雨边”、“沙弥剥啄客惊起,两阵香风扑马蹄”等名句。

        明末举人曾异撰客居玉田(今古田),好友郑体乾以程君房手制墨以及郑季卿绘扇面、支提茶等八样物品赠送曾异撰。曾异撰只收下包括“支提茶”在内的四样,并赋古风一首回赠。中有“支提山茗程氏墨,鲜如雪白古漆黑”句,把“支提茶”与名扬天下的程君房墨相提并论,可见时人对“支提茶”的看重。

        清代,鼓山涌泉寺僧人也多以“支提茶”招待朝山香客。

     

    鈥溨岵桠澨皆

     

     

        顺带说一句,古人饮茶特别讲究用水,他们为了品尝一杯佳茗,不惜路途遥远“千里致水”,直至发出“平生于物原无取,但求山中水一杯”的感慨。离支提寺不远的五龙潭,乾隆《宁德县志》称之“怪石巉岩,人迹罕到”。这里的泉水,被推为上品。谢肇淛在《五杂组》把它与济南趵突泉、杭州西湖龙井水、青州范公泉、黄山天都峰龙潭水相提并论,称之“甘洌异常”。并且指出这些泉水多位于“穷乡遐僻”,处于“无人赏鉴”的状态。

     

       

    鈥溨岵桠澨皆

     

     

        由于寺院种茶主要用于供奉佛祖,僧侣饮用,以及招待香客,酬谢施主,不同于民间种茶,存在经济利益问题。所以产量有限,一般人不能享用。再加上清代中后期,支提寺香火趋于衰落,僧侣减少,周围的茶园缺少管理,逐渐荒废。到了民国时期,“支提茶”终于象鼓山“半岩茶”一样,退出了福建名茶的大舞台。

        建国以后,同为福建五大名茶行列的武夷茶、太姥茶经过历代茶农和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和改良,品种日趋完善,饮誉海内外。清源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因市场疲软和经营体制的转变等原因,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2006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茗山茶业有限公司在该场第五管区垦复种植优良品种铁观音茶园100亩,创办集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清源茗山生态茶果场。经过两年的精心管理,重新焕发生机。鼓山半岩茶在清初就已灭绝。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福州市政府为了恢复半岩茶的生产,派遣专家勘察野茶,在鼓山上下大量种植。唯有支提茶,沉寂了将近一百年时间,至今仍未有人提起。支提山气候湿润,泉水潺湲。春夏之交,山中云雾缭绕,是很适宜种茶的地区。如果寺院能够聘请专家,挖掘周围的野生茶资源,进行培养繁殖,重现“支提茶”旧日的光彩。同时也可以为支提山增添新的景点。到那时,游山的客人在欣赏“洞天福地、佛巢仙窟”的迷人风光之余,就可以饮用到五龙潭水泡“支提茶”的清香气味了。

     

    上一篇: 支提山——闻名千年的佛道名山 (宁德晚报)
    下一篇: 没有了

关于我们|友情链接|免责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导航

中国支提山华严寺 Email:1040684884@QQ.com